10月1日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拍摄的盐田(无人机拍摄)。时下正值秋盐收获节令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,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秋盐,40万亩盐田估量头茬秋盐产量可达30万吨。近年来,滨海镇继续推进盐业技术更新,逐渐构成了“下风、中光、下渔、底盐”的绿色开展形式,继续擦亮“中国渔盐之乡”特征品牌。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
10月1日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金盛陆地盐场,工人在整顿盐垛。时下正值秋盐收获节令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,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秋盐,40万亩盐田估量头茬秋盐产量可达30万吨。近年来,滨海镇继续推进盐业技术更新,逐渐构成了“下风、中光、下渔、底盐”的绿色开展形式,继续擦亮“中国渔盐之乡”特征品牌。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
10月1日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金盛陆地盐场,工人在结晶池收获秋盐。时下正值秋盐收获节令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,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秋盐,40万亩盐田估量头茬秋盐产量可达30万吨。近年来,滨海镇继续推进盐业技术更新,逐渐构成了“下风、中光、下渔、底盐”的绿色开展形式,继续擦亮“中国渔盐之乡”特征品牌。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
10月1日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拍摄的盐田(无人机拍摄)。时下正值秋盐收获节令,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滨海镇,工人抢抓晴好天气收获秋盐,40万亩盐田估量头茬秋盐产量可达30万吨。近年来,滨海镇继续推进盐业技术更新,逐渐构成了“下风、中光、下渔、底盐”的绿色开展形式,继续擦亮“中国渔盐之乡”特征品牌。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 摄
24小时热图© 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