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位老兵接力守护红军烈士陵园50年

在贵州仁怀鲁班红军烈士陵园,每天都有党员干部大众来献花瞻仰。除了追思先烈,最广为人知、令人动容的,还有刘福昌、郭德刚两位老兵接力守护红军烈士陵园50年的动人事迹。

亲历鲁班场战役

1935年春天的一个早上,过后13岁的刘福昌正在村口外的一处山坡游玩,突然听到一阵枪声,吓得连忙躲在草丛里。到起初,枪炮声越来越强烈,不时到下午枪炮声不密集了,他才急忙跑回家。

刘福昌过后所在的中央叫鲁班场,这场战役就是红军四渡赤水中的鲁班场战役。

1935年3月15日,中央红军为了粉碎死敌的围攻,成功策略转移的目的,与盘踞在鲁班场的国民党中央军周浑元部开展激战。战役从3月15日凌晨开局,继续到当晚。红军兵士在枪林弹雨中临阵脱逃,奋勇杀敌,史称鲁班场战役。

此次战役,打乱了死敌的战役部署,确保了红军三渡赤水的胜利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为纪念在鲁班场战役中就义的红军兵士,仁怀于1953年修建了红军烈士陵园,1998年被列为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目前共有147具红军兵士遗骸安葬在此。

守护陵园45年

1944年,刘福昌被编入国民党54军81师,先后在中国云南和缅甸与日军怯懦作战。束缚抗争期间,刘福昌所在部队战场起义,他成为中国人民束缚军第三野战军的一名兵士,加入过渡江战役和束缚浙江、福建等战役,因作战怯懦,荣立三等功两次、二等功1次。

1971年,退伍回到中央的刘福昌到来鲁班红军烈士陵园,守护烈士英灵。这一守,便是45年。45年来,刘福昌不时住在陵园,每天清扫落叶、修整树木、栽花浇水,日复一日,从未连续,经他的手扫秃的扫帚有上千把,经他手栽种的雪松、杉柏、梧桐、万年青等已有两千多株。

2016年8月,刘福昌中选“中国恶人榜”,被评为老实守信恶人。当年10月下旬,思考到刘福昌老人年轻体衰、执行不便,市民政局选择让他回家安享晚年。尔后,刘福昌便在鲁班街道小女儿刘世分家中住下,两年后,刘福昌逝世,享年94岁。

“父亲经常牵挂着烈士陵园,逝世前两年,一到清明他就去陵园给烈士扫墓,每次去要停留大半天,看看他种下的银杏树和万年青。”提到逝世的父亲,刘世分动情说道。

连续缅怀与敬意

刘福昌只管离世,但守护红军烈士英灵这项光荣而肃穆的义务并没有就此终结。如今,退伍老兵郭德刚继续守护烈士陵园。

郭德刚是鲁班街道白家坳村人,退伍后不时在家务农,往年已满70岁。讲起红军长征故事,他也有限感叹。郭德刚说,他的爷爷当年也曾目击红军血战鲁班场,预先还帮助掩埋红军兵士遗体。“爷爷生前常说,是红军兵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人民的江山,所以要永远对这些先烈心胸敬重。”

在刘福昌老人的影响下,怀着对先辈的敬佩和传递白色基因的使命,郭德刚接过了守护烈士陵园的重担,如今,他也跟刘福昌老人一样,每天保持擦拭墓碑、清算杂草。

“我如今还记得,刘老在退休那天对我说的话。他说,‘老郭啊,咱们同事也有10多年了,如今我干不动了,今后烈士陵园就交给你了,你必定要把这里的上班干好,让长眠公开的英烈安眠’。”郭德刚说,过后他紧握刘福昌的手,回答了三个字:您安心!

遇到来瞻仰的人群,郭德刚就被动给他们解说当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。他感觉,只要这样,才干兑现接过刘福昌老人传下的“接力棒”时作出的承诺。

“如今生存好了、大众富了,但咱们不能遗记烈士的勋绩,我和刘老曾经守了50年,等到哪天我走不到了、扫不动了,我宿愿下一代来继续守护陵园,将这份缅怀与敬意连续下去。”问及以后,郭德刚话语充溢坚决。

历史的硝烟散去,过后的鲁班场如今已改名为鲁班街道办事处,成为仁怀市南部新城树立的主战场,这里社会治平稳固,人民民不聊生,正以“安康街道、无毒街道、无毒村(社)”创立为抓手,传承白色基因、优化社会控制才干,服务经济高品质开展。如今,仁怀市地域消费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已打破“千亿”大关,成为贵州首个“双千亿”强市,GDP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6位。在经济高速开展的同时,仁怀市高度注重白色文明包全、打造上班,先后建成了茅台四渡赤水纪念园、鲁班场战役指挥所等10余个白色基地,就像两位老兵接力守护红军烈士陵园50年事迹一样,这些白色故地每天都在迎接着前来瞻仰致敬的党员干部大众,感动教育着有数中国人。本报记者 王家梁 王鹤霖 本报通信员 田学辉

© 版权声明
评论 抢沙发
加载中~
每日一言
不怕万人阻挡,只怕自己投降
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, I'm afraid their surrender